健康科普

当前位置: 首页科室介绍其他肿瘤科健康科普正文

警惕!这种恶性肿瘤与不良习惯密切相关

发布日期:2025-04-17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警惕!这种恶性肿瘤与不良习惯密切相关


  当生活水平提升遭遇健康管理滞后,结直肠癌正以年均2%的增速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隐形杀手。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专家近日接受采访时披露,该院接诊患者中35岁以下青年群体占比突破15%,折射出恶性肿瘤防治新态势。

01

悄然逼近的“生活方式癌”



“肠癌本是典型的‘老年病’,如今却呈现‘两头翘’发病特征。”该院肿瘤科3病区主任喻雄杰指出,作为我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,结直肠癌在50岁以上人群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,青年发病率异军突起。临床数据显示,男性患病风险较女性高出38%,但年轻女性患者增速更为明显。

致病因素谱系显示,生活方式转型成为关键推手。喻雄杰列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:每日红肉超100克或加工肉制品超50克,风险激增1.2倍;BMI指数每增5个单位,风险抬升1.3倍;每日吸烟超40支者风险高1.4倍,酒精日摄入≥50克更使风险攀升1.5倍。值得关注的是,有直系亲属病史者风险较常人高2.1倍,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年内癌变风险达2.4倍。



02

早筛早诊构筑健康防线



面对防控形势,喻雄杰给出明确防治路径。“从息肉到癌变至少需要5年窗口期,这给了我们充分的防控时间。”喻雄杰强调,当前早期肠癌治愈率超90%,85%病例可通过肠镜筛查阻断癌变进程。该院近三年统计显示,经规范筛查发现并治疗的早癌患者5年生存率非常高。

那么,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来识别结直肠癌呢?4月15日,FM101.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《1019早上好》联办节目《十堰人医健康天天问》与喻雄杰主任进行了电话连线。
喻雄杰介绍,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往往起病隐匿,早期可能仅以轻微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等非特异性征兆悄然浮现,其症状显现的时间轨迹因人而异。具体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(黑便、便血等)、消瘦、腹泻、腹部肿块、排便习惯改变等。

他提醒,出现上述症状须及时就医,尤其是出现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时,需高度警惕肿瘤可能。但是,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,且除腹部肿块外,其余症状对于结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差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定期筛查,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岁。